时光匆匆,逝者如斯。转眼间,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三下乡实践团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结束,并取得圆满成功,。虽然有些许不舍与留恋,但更多的还是收获与成长。
“綦”寻革命记忆,践行红色使命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在中共綦江支部旧址进行参观,并特别邀请到了抗美援朝老兵——王昌元同志为成员们讲课。王昌元作为一名从军31载的老兵,7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这位91岁的高龄老革命同志激情澎湃地分享了他的战斗岁月和人生经历。同学们感悟到,应当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去,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王昌元同志敬礼 吴丹宁摄
航天农业绿意浓,太空种子育新苗
同时,实践团还在横山当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实践团去到航天科技农业园,该园以航天科技为支撑,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全面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过程中,张海涛老师讲到,这些种子是从卫星上带下来的,所培育出来的样子虽然看起来奇形怪状,但却是瓜果最原始的模样。“目前我们农业行业缺少人才,希望有更多能够发展农业、投身农业的年轻人来一起为农业事业添砖加瓦”张海涛老师如是说。这次采访和采摘活动不仅展示了航天科技农业园的创新成果和特色产品,还进一步通过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航天农业科技园将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时,实践团成员还亲自做了果蔬指示牌,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科技农业园里的“奇珍异果”。
图为张海涛老师与志愿者们交流大棚里的农作物 吴丹宁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自做的果蔬指示牌 周子钰摄
耕耘横山热土,以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之后,实践团“‘禾’为青年,米香梦圆”直播助农小分队前往横山新寨520基地,开启了横山大米的直播首秀,围绕推荐綦江横山镇优质特色农产品,广大网友热情一路高涨,齐聚围观助农活动,助农直播小分队上演“云端直播盛宴”。通过此次直播,不仅提高了横山大米、横山航天太空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横山蓝莓的知名度,还为本地农特产品实现数字化赋能,助力横山优质农特产品火爆“出圈”。实践团成员也体会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提前为实践团直播场地做好准备,让实践团成员感到宾至如归。
图为小红“綦”和实践团一起直播 吴丹宁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直播间观众观看梯田美景 王雁厅摄
法治护青春,禁毒筑未来
实践团成员来到横山学校,以禁毒法律知识讲解的方式,通过给小朋友们讲解毒品的概念、特性、分类与危害,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与行动教育。在提及毒品的危害时,小朋友们积极响应,他们主动举手并回答道“毒品的危害很大,会使人上瘾,更会使我们的身体受到强烈的损伤”,声音洪亮,逻辑清晰。宣传团成员与在场小朋友们一问一答,双向互动,现场知识氛围浓厚。对青少年儿童开展禁毒法律知识讲解活动,既能提高青少年儿童识别毒品、明辨是非、保护自我的能力,还能够推动当地禁毒法治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本次活动的举办实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并收到了来自綦江区禁毒办等单位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认可。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提问 张婉婷摄
坝上“心”花开,童心青春行
实践团成员赴綦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奇妙村开展“追寻非遗记忆,绽放心理芳华”心理团辅主题活动。本次心理团辅活动经过有趣的心理小游戏热身后,由实践团成员们引导孩子们了解与体验扎染等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心中种下了非遗之美这朵润心之花。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儿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一种荣幸,也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小朋友做手工 潘思禹摄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内容专业、形式新颖、合作联动、活动丰富、宣传度广五大特色。各队伍间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组成相对多层次的队伍结构,通过吸收来自不同的视角和经验,在下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互补及碰撞,将专业知识与特色实践活动相结合,受到了下乡地点的一致好评。实践出真知,红色的大学生不应该是在教堂里的探索者,而该是从“游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做中传”的实践者,这场“大思想课”我们忙碌而又踏实,因为在助力乡村发展的时候,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人在何时,我们每个人都在发散自己的光芒,我们都为同一件事而去奋斗,我们在成长,我们在路上。
图为实践团模拟法庭合影 潘思禹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梯田里唱稻香的背影 马晓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