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里也有传销 2016重庆315网络晚会曝光七大消费维权案例

   2016-03-14 华龙网肖子琦17200
核心提示:今晚8点,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华龙网承办的点击315消费我做主
 今晚8点,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华龙网承办的“点击3·15 消费我做主——2016年重庆市消费维权大型网络电视多媒体直播晚会”正式播出,晚会中曝光了七大消费维权案例,涉及家装、汽车、网购、空气净化器等市民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行业里,有哪些消费猫腻?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案在晚会中都一一揭晓。

    案例一:家装乱象大曝光 装修中的猫腻怎么避?

进入春季也是家庭装修的旺季,大家都希望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让自己的温暖小家也穿上最美丽的外衣。然而,这改头换面的过程却往往让消费者不省心。网络晚会中,“家装乱象大曝光”的案例也透露出了家装市场的诸多猫腻。

家住渝北区的赵先生于2015年6月与装修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工程期限,然而装修公司却以换门为由拖延工期,使得赵先生始终迟迟不能入住。而从外地来渝的童先生也遇上了同样令他愤怒的事儿,好不容易攒了钱买了房子,却在装修这一环节碰上了问题,装修公司以低价优质诱导他们签了合同并交纳首期费用,而在过程中却以种种理由追加费用,逼得童先生只能退款,然而退款还要扣掉百分之三十的定金,真是让童先生左右为难。

那么,家装行业到底都有哪些乱象?根据市消委会收到的投诉显示,2015年,市消委系统受理家装领域的消费投诉1080件,占总比6.78%。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会秘书长徐京告诉记者,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价格、装修质量与工艺、使用的材料产品与合同不符、广告夸大宣传、偷工减料、拖延工期等方面,那么,面对各种家装乱象,市民在装修的过程中又该如何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呢?

徐京建议消费者,在装修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装修知识和装修流程,尽可能地细化全面合同条款,谨慎地签订合同,不要冲动的缴纳定金,也不要低价广告左右,追求个性化风格的消费者,应选择合适的设计师做好充分沟通,对那些隐蔽工程要跟进进度并且要逐项参与验收。

    案例二:汽车合格证凭空“消失”  新车出行不省心

小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市民家庭,大家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常遭遇一些烦心事。在网络晚会曝光的案例中,消费者就有一辆“无法开出门的新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住万州的金女士买了新车,过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拿到汽车合格证,眼看着临时牌照即将到期,金女士再次找到汽车4S店讨要一个说法。4S店负责人却称金女士的汽车合格证还在厂家处,而当金女士电话询问汽车厂家时,厂家又说合格证早就给了4S店。4S店厂家各执一词,而金女士的汽车因为没有合格证无法上户,也不能购买保险,更不敢随意开出门。气愤的金女士向重庆市工商局万州区分局进行了投诉。

通过调查发现,生产厂方将所有的汽车合格证都抵押在银行,需由经销商筹措资金把钱打到银行,再从银行赎回汽车合格证,这样消费者才能拿回合格证。

通过万州区工商分局办案人员的调解,该4S店负责人同意向消费者道歉,并承诺于8月25日前提供合格证给消费者。

然而,就在25号的前一天,消费者担心4S店无法在承诺期限内提供汽车合格证,故聚集在4S店,并一致要求对拖延合格证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接到该4S店电话后,万州区工商分局办案人员立即前往现场再次进行调解。最后,经销商表示会马上筹措资金把合格证拿回来,同时给消费者做出一定的赔偿。

万州区工商分局表示,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在购车时一定多个心眼,如果不能当场拿到合格证,应该要求销售商在购车合同中注明拿证时间,并明确违约责任。

    案例三:朋友圈里的微商生意很好? 小心,那可能是传销

自从“微商”的概念兴起,市民们的微信朋友圈热闹多数都热闹得如同商场,化妆品、首饰、服装、零食、保健品应有尽有。特别是很多卖化妆品的微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天都发自己的收入截图,不仅开名车买豪宅,还全世界到处旅游。可是,有的微商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风光,想要商品卖得好,还得造假炫富发展下线。

2015年8月,在家待业的严女士加入微商,被传销者“月收入最低上万,坐在家里刷刷微信半年就能开上保时捷”的神话所诱惑,加入了这个“创业”队伍。然而,两个月的时间自己还赔了将近2000元,这时传销者告诉她真正赚钱的不是靠零售商品,而是要发展下级代理商,也就是下线,手段就是造假和炫富。严女士的表妹被成功发展为她的第一个下线,但严女士开始痛恨这种骗人害人的赚钱伎俩,最终决定放弃。

网络晚会中,市工商局执法局直销监管科科长蒋攀说,网络传销往往依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公众平台如微信、微博、朋友圈,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缴纳“入门费”,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以取得加入资格。通过介绍下线成员加入,获取各种提成、奖金等,以此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加入,骗取财物。其上线成员的获利,均来自于下线缴纳的资金。蒋攀还提醒各位市民朋友们,永远不要相信一夜暴富这些神话,成功只能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

 
【免责声明】重庆资讯网未标有“来源:重庆资讯网”或“重庆资讯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或您不希望出现在本站,请联系我们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合作伙伴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会员升级  |  RSS订阅
Google PageRank Checker Copyright © 2011-2024 重庆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安全联盟 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