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候选人重庆建议人选 | 59年手工制秤 “斤斤计较”见证诚信

   2025-05-25 第1眼TV-华龙网秦思思150
核心提示:在重庆市巴南区丰盛古镇十字街,有一家名为“称心如意”的手工秤铺子,店主王泽喜坚持手工制秤59年,以诚信为本,将公平刻进每杆

在重庆市巴南区丰盛古镇十字街,有一家名为“称心如意”的手工秤铺子,店主王泽喜坚持手工制秤59年,以诚信为本,将公平刻进每杆秤的“花星”。

王泽喜。受访单位供图

王泽喜拒修作弊秤的硬气、抵制重金诱惑的傲骨、“斤斤计较”的执着,让“王杆秤”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公平代名词。也让他获评“重庆好人”称号。

1966 年,王泽喜跟着姐夫学习制秤。在他看来,制秤虽无固定说明书,但每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从选秤杆、刨木杆,到下毫门、定叨口,再到安叨子、上骑马等十几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把控。

在王泽喜店里,有一个市质监局送来的量监督砝码,这是检验秤精准性的重要工具。以前,计量局在木洞镇设检测点,王泽喜每月都会背几十上百杆秤去检测,合格后获得的铝皮合格证,如秤上的红戳戳,让他倍感自豪,也因此常被计量局邀请参加会议。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王泽喜就已声名远扬。丰盛场几条街及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户都知晓他的“王杆秤”。那时,他一个月要做300多杆秤,各种型号应有尽有,经他手做出的秤就是“公平”的代名词,深受群众信赖。

王泽喜也有自己的坚持。对于动过手脚的秤,如尾部敲动过或加了水银增重的,他一概不修。

曾经,一个年轻人上门,开了大价钱找王泽喜制秤,一次就要十几杆。在店里人少僻静时,年轻人却私下要求王泽喜将一斤做成八两。

原来,年轻人家中开了好几家店卖鸭肠、毛肚,想把八两当成一斤卖。王泽喜听后怒不可遏,盯着年轻人一字一顿地说道,“没得公平就做不成买卖”。年轻人看到王泽喜决绝的态度,不由内心一震,悻悻地离开了。

近年来,电子秤的普及让王泽喜的手工秤销量大减,但79岁的他依然坚守门店,用心做好每一杆秤,让手工秤作为文创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延续着诚信文化。丰盛社区举办“诚信故事分享会”,王泽喜多次受邀分享自己的故事,他总是强调:“诚信不仅是对别人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免责声明】重庆资讯网未标有“来源:重庆资讯网”或“重庆资讯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或您不希望出现在本站,请联系我们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合作伙伴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会员升级  |  RSS订阅
Google PageRank Checker Copyright © 2011-2024 重庆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安全联盟 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