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小霞曾荣获“首届重庆市我最喜爱的班主任”称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尽管已毕业多年,但当年“珍珠班”的学生会时常回学校来看望他们的“珍珠姐姐”。记者 伊永军 摄
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全都是“家境贫困、成绩优秀”的孩子,被称为“一粒粒散落人间的珍珠”。因此,这个班被命名为“珍珠班”。他们的班主任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对孩子们家人般的关爱,被大家称为“珍珠姐姐”。今(26)日,华龙网“寻访重庆最美女教师”活动带你走近重庆市兼善中学语文老师席小霞,听听她的故事。
任“珍珠班”班主任第一课
就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今天下午,走进席小霞老师的办公室,她正在认真翻阅一本名为《露荷》的校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里面的文章都出自该校学生之手。目前,已担任校团委书记的席小霞负责这本刊物的编撰。她说,每当看到孩子们写的文章,就感觉一股清新、质朴、充满想象力的气息迎面扑来,让她感到心情愉悦。
席小霞2007年7月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教育专业,进入重庆市兼善中学任语文老师。2010年,她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担任该校2013级“珍珠班”的班主任。
席小霞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这个“珍珠班”的学生构成比较特殊,都是“家境贫困、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些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调节不好,会影响到未来的成长。
因此,席小霞成为“珍珠班”的班主任后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教孩子们唱《感恩的心》,看着那些可爱的略带稚气的脸,透着兴奋、新奇的目光,席小霞的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语的激动,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地告诉孩子们:“你们是世界上唯一的自己!”“你们是最棒的!”“不做优秀的别人,只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们也兴奋地跟着大喊,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很幸运地遇见了这些可爱的‘珍珠宝贝’。”席小霞说,“我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记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们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特别的存在。”
席小霞通过班级开展的一系列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读书交流会、话剧大比拼、舞林大会、班级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们彼此认识、彼此熟悉、充分展示自己。两年后,她欣喜地发现,很多原本默默无闻、性格内向的孩子都可以独当一面开班级讲座了。

席小霞看到校刊上孩子们自己写的文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记者 伊永军 摄

席小霞老师(中)和“珍珠班”的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席小霞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对孩子们家人般的关爱,被大家称为“珍珠姐姐”。记者 伊永军 摄
让学生每天腰绑4斤沙包两周
体验“母亲艰辛”
究竟什么是“新课改”?它主要“改什么”?对此,席小霞老师也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她考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新课改”,更重视对学生人格上的塑造。
2011年5月,席小霞给全班58名同学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每人亲手制作一个腰包,袋里至少装4斤沙子,然后每天挎在腰间。除了洗澡,任何时间不能取下,包括睡觉时也不例外。
此语一出,同学们面面相觑。席小霞说:“你们照做就是了!两周后我自然会把答案告诉你们。不过,你们可要自觉呀,可不能偷奸耍滑。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我每天也要检查。”
大家回去后照做了。刚开始,全班同学都觉得不好意思,但慢慢地就习惯了。周晓烜同学第一天绑上沙包睡觉时感觉很不适应。平躺吧,腹部压得难受;侧躺吧,也不舒服。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出去挤公交,4斤重的沙包压迫得她透不过气来。在家里,连系鞋带也异常困难。
好不容易熬过了两周。班上举行了“母亲是生日的主角”主题班会课。会上,席小霞老师把4位5月份过生日的同学的母亲请到了现场,与孩子共同做游戏。并揭晓答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而是让大家亲身体验母亲哺育的艰辛。
席小霞说,现在很多中学生,衣服还要妈妈洗,缺乏自理能力。更有不少孩子只记得自己的生日,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腰绑沙袋吃饭、穿衣、走路、睡觉……是让孩子们体验母亲的伟大和不易。
“我们常说‘新课改’,但无论怎样‘改’,德育仍是学生成才的立身之本。”席小霞说,让学生感受母亲孕育子女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题材。
连夜去黔江劝回“逃学”学生
在她心中:大家庭一个都不能少
席小霞笑容和蔼可亲,性格活泼开朗,她常说,班里的58个孩子就像58颗珍珠,而她,就是串起这一颗颗珍珠的那根链子,她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一个都不能少。而席小霞也因她独特的魅力被孩子们称为这个“大家庭”中的“珍珠姐姐”。
2011年9月开学,班上一个男生忽然没来报到,席小霞无法联系到他本人,也联系不上家长。后来,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给他QQ上留言,依然没有回复。
于是,席小霞连夜赶到这个男生的老家黔江找到了他。该男生是个留守儿童,母亲早年将他遗弃,父亲在外地打工。见到他时,男生表示他不想回学校去读书了,怕增加父亲的负担,另外,背井离乡的他也想家。
内心深处,席小霞把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当成了大家庭中的一员,不想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她耐心地对他说:“你读书读到今天不容易,放弃了太可惜,家里有什么难处,我们大家会陪着你一起共渡难关。”
最终,在席小霞的劝说下,该男生又回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回来之后,席小霞给孩子们上了名为《生命的十字架》的主题班会,她在会上说,很多孩子肩上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也许那是家庭的不幸,也许是学习的压力,也许是社会的重担,但应该感谢苦难,因为苦难将沙粒变成了珍珠,因为苦难让成长找到了向上的阶梯。
2013年,席小霞带的这届“珍珠班”学生毕业,之后,她又陆续担任德育处副主任、校团委书记等职务,但她说,那3年与“珍珠班”的孩子共处的经历仍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如今,这些已经远在天南海北的学生还会时常回学校看望他们的“珍珠姐姐”。席小霞说:“当老师真的很幸福,与学生的缘分是一辈子的。短的是相处的学习时间,长的是人生的友谊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