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该管管了,信阳小学生1分钟被扇13耳光踢11脚,让人痛心

   2023-02-09 6350
核心提示:近日,网传一段蓝衣男孩被多人围殴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画面显示,其多次被其他人掌掴脚踹,据知情者表示,被打男孩是某校一

近日,网传一段蓝衣男孩被多人围殴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画面显示,其多次被其他人掌掴脚踹,据知情者表示,被打男孩是某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其他殴打者也曾是该校学生。据新浪新闻报道:2月6日,河南信阳平桥区的王先生(化姓)向记者提供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蓝衣男孩被多人围殴,多次遭扇脸、踢踹,王先生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被打的男孩是平桥区胡店乡中心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实施殴打的人也曾是该学校学生。记者致电胡店乡中心学校,工作人员未对此事进行回应。15时许,记者就此联系了信阳市委宣传部,17时许,平桥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区里对此事高度重视,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很揪心。但此前类似事件的处理结果几乎也很让人失望。如今关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法还是没有很完善,在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中出现较多的纰漏。因为经常性保护不该保护的,该保护的却保护不了。 看视频里施暴者的年龄应该已经具备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了,但还是做出如此行为,这是有仇还是受人指使?还是受社会其他因素影响?或是家庭学校对其素质教育没进行好管理?

为什么会发生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社会问题,有复杂的成因,但外在的影响因素不外乎学校与家庭。

学校氛围

当学生在学校里被霸凌之后,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那个同学只欺负你”“你不要去招惹那个同学”“没什么大事,你就忍一忍吧”。

反观近年来绝大多数的校园霸凌案件,校园霸凌者所处的学校或教师往往“重堵轻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一般采取简单的惩罚或直接劝退,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引导,提前预防。教师对同学之间的矛盾不能及时处理,甚至还会出现有失公允的判断和行为。

另外,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也反映出学校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现在很多学校的班会课,被“语数外”占用,但在教会学生知识之前,更该多把做人与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孩子们。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动因,直接影响了孩子早期的行为塑造。很多家长在面对校园霸凌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间的嬉笑打闹是极为正常的事,只要没有过激的举动或者身体上的皮肉之伤,大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同时,有的家长本身是“易怒易躁型”,一听孩子在学校受了霸凌,甚至直接鼓动孩子“以暴制暴”,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遭受家庭暴力,到了学校就找同学发泄,这类霸凌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霸凌事件的发生。

我们都要明白,比校园霸凌更可怕的,是对校园霸凌的漠视。

教师是最好的“灭火者”提早预防,加强教师应对校园霸凌的意识和能力

对霸凌者,要严厉惩戒。教师应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及时上报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对其进行惩戒。有违法乱纪行为的,应交由公安部门处理。除此之外,要从根源上找出其霸凌行为的缘由,如个体认知因素、家庭教养因素、社会失范因素等。了解原因,合理引导。

对于被霸凌者,要坚决保护。被霸凌者往往沉默寡言、胆小懦弱。面对霸凌行为容易选择退缩、隐忍的态度。在霸凌事件发生时,要求教师主动发现,及时制止,坚决保护受霸凌者不受伤害,及时与家长沟通,联合家长共同帮助和保护受霸凌者。有学者认为个体遭受霸凌后会产生恐慌社交焦虑、抑郁、孤独和低自尊,受欺凌的个体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在霸凌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对被霸凌者进行事后辅导,定期了解被霸凌者的状况并进行心理疏导。为被霸凌者融入班集体提供机会,鼓励其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如果发现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暴力,父母该怎么做?

1.倾听:当孩子回家跟你说自己在外面受到了欺负时,作为家长,一定要耐心的倾听。一定一定不要说“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一定是你惹到了别人才会欺负你”这样的话。这样只会让孩子不敢信任你,默默一个人忍受欺凌,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2.留证:确定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暴力后,一定要及时留取证据,孩子身上的伤痕,被损坏的物品,都可能会成为警方取证的素材。

3.做出反应:留证之后,家长就要去解决。以暴制暴肯定是不可取的,家长可以去学校找老师,然后找施暴者和家长,然后报警,这些方式都可以同时进行,如果找学校没有用,直接报警,让警方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学生该怎样做?

1.面对校园不良分子辱骂、威胁或挑衅时,千万别逞强,要学会随机应变,冷静地想办法脱身,事后告诉家长或老师。

2.被校园不良分子敲诈勒索或者伤害后,不要默默忍受,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

3.如果力量单薄,要尽量避免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可先稳住对方或满足对方的部分要求,以免受到严重伤害,事后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4.千万不要和对方“私了”,不要私下一个人和不良分子见面,以免受到长期纠缠或造成人身伤害。

5.上学和放学时,最好和同学结伴而行,遇到危机时可以互相帮助。

最后希望立法机关与执法机关能够完善法律认真对待,认真保护每一位茁壮成长的青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广大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共同关爱,切实保证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重庆资讯网未标有“来源:重庆资讯网”或“重庆资讯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或您不希望出现在本站,请联系我们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合作伙伴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会员升级  |  RSS订阅
Google PageRank Checker Copyright © 2011-2024 重庆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安全联盟 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 Valid CSS!